
1952年,在朝鮮戰場上我軍占據了極大的優勢,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為了扭轉戰局,發起了“金化攻勢”,也就是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我方一名誌願軍在堅守高地的時候,帶領一個班的戰士殺傷400多名美軍,打得對麵的美軍鬼哭狼嚎,讓他們一度產生了我軍發明了高精尖技術的懷疑。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投擲手榴彈的誌願軍
這名誌願軍戰士就是蔡興海,1931年出生於陝西省鹹陽市涇陽縣,蔡興海出生的時候正是國內戰爭四起的時候,老百姓們都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幼年時期的蔡興海親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暴行,他從小就立誌成為一名上陣殺敵的英雄。
這個願望在1949年的時候,蔡興海實現了,他正式加入了解放軍,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蔡興海跟隨部隊投入到了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並且參加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當時上甘嶺這個地方隻是一個小山村,占地麵積也是非常的小,美軍根本就沒有把這場戰役當回事,隻想盡快的速戰速決,美軍動用了300多門大口徑火炮,30多輛坦克以及40多架飛機,對上甘嶺這地方展開了地毯式的狂轟濫炸。

這場戰役的慘烈程度讓或者的老兵回憶起來仍舊都是膽戰心驚,據統計上甘嶺戰役中在這塊兒不足4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共承受了190多萬發炮彈,5000多枚炸彈,而山頭都被削平了2米左右,高地上的土石都被炸鬆了。
上甘嶺戰役最開始的時候,是雙方爭奪高地的拉鋸戰,敵方以炮火優勢占領了我方的高地,為了重新搶回陣地,我軍派遣部隊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去爭奪。
在戰鬥中排長孫占元的雙腿都被敵人給炸斷了,拖著血肉模糊的身軀,孫占元仍舊堅持在第一線指揮著誌願軍戰士們進行作戰,直到敵人衝上高地,體力不支的孫占元拉響了手中的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

孫占元
地麵上的陣地爭奪戰異常激烈,前有孫占元拉響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後有黃繼光在戰鬥中英勇獻身。
當初黃繼光所在的隊伍負責在天亮之前拿下敵人的高地,敵人在高地上修築了嚴密的防禦工事還架起了一排排的機槍大炮,我方誌願軍對高地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衝鋒,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誌願軍的傷亡非常慘重。
眼看著天就要亮了,如果完不成任務就意味著後續的戰鬥就要進入到被動的狀態,在關鍵時候黃繼光挺身而出,應組織上的要求加入了敢死隊,他們的任務是帶領著誌願軍衝向高地,端掉敵人的火力據點。
這一戰注定了是有去無回的生死決戰,黃繼光身上綁著炸藥包帶領幾名誌願軍迎著敵人的炮火匍匐前進,為了掩護黃繼光順利到達高地,他身邊的戰士都相繼倒在了敵人的槍炮下,黃繼光也身受重傷。

黃繼光
在匍匐前進的過程中,他身上多處中彈,他的腿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就用胳膊作為支撐一點一點地朝著目標爬行,當行至終點的時候,黃繼光走過的路上都扯出了一道長長的血痕,他奮力投出了炸藥包,炸掉了敵人的一個火力據點。
而此時反應過來的敵人,瘋狂用機槍掃射進行反撲,黃繼光用盡最後的力氣,站起身來堵住了敵人的機槍口,為誌願軍衝鋒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黃繼光身上已經變得千瘡百孔,戰士們看著黃繼光倒下了,憤怒地發起了衝鋒,高喊:“為黃繼光報仇,衝啊!”
在天亮之前端掉敵人火力據點的任務也成功完成。

黃繼光
當上甘嶺戰役進行到第二階段的時候,就由地麵陣地爭奪戰轉為了坑道戰,因為敵人的火力過猛,坑道戰既能最大程度上的保證誌願軍的安全,也能更好的堅守陣地。
9號陣地是我軍必須要守下來一處重要戰略要地,一批又一批的誌願軍從9號陣地被替換下來,足以見得9號陣地的爭奪是異常激烈的,蔡興海所在的隊伍接到了堅守9號陣地的任務,一個班總共9人左右,要在9號陣地抵擋住敵人的猛烈進攻。
這對於誌願軍來說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上陣地前蔡興海就抱著必死的決心奔赴戰場,他們都沒有打算能夠活著走出9號陣地。
“陣地在人在,陣地亡人亡!”這是所有誌願軍戰士的心聲。

蔡興海一行人到達陣地就開始投入了作戰,退下來的解放軍戰士們,每一個都是身上掛彩身負重傷,大多數人都犧牲在了戰場上,麵對這樣慘烈的景象,徹底激發了蔡興海的鬥誌,他勢必要殲滅敵人,為戰士們報仇雪恨。
敵人用的都是飛機大炮和機槍對著我軍陣地瘋狂的投炸彈和掃射,而誌願軍使用的都是步槍和手榴彈這些輕型武器,兩者之間的差距一目了然,在火力對拚上很顯然誌願軍處於劣勢,即便是麵對這樣的情況,誌願軍也依然沒有退縮。
在9號陣地,蔡興海一個班的戰士竟然擊退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攻擊,但是敵人的攻擊是源源不斷的,而我軍的堅守在9號陣地的隻有寥寥數十人,長期這樣耗下去遲早回到了彈盡糧絕的時候。

戰場上敵人的火線非常嚴密,運送物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惡劣的戰場環境下,需要大量的誌願軍接力式的運送物資,在半路隨時都有可能落下一枚炸彈,負責運送物資的戰士們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前進。
如何利用好手上現有的武器彈藥,達到最大的攻擊效果,這是蔡興海正在思考的問題,經過幾次手榴彈爆破,蔡興海想到了辦法。
他把手中的手榴彈引爆以後,在手中停留幾秒,等手榴彈即將爆炸的時候再將其投擲出去,這樣手榴彈在空中爆炸就能傷到更多的敵人,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複試驗,使用這樣的辦法都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憑借著這種作戰方法,蔡興海一個班的戰士抵擋了敵人的多次進攻,炸傷敵人達到400多人,對9號陣地久攻不下的美國士兵都產生了懷疑,他們不敢相信誌願軍還有如此強悍生猛的作戰部隊,甚至他們都在猜測中國研究出來一種威力巨大的新式爆炸武器。
事實上蔡興海使用的正是再普通不過的手榴彈了,手榴彈的體積小便於攜帶,威力又比較大,是戰場上非常受歡迎的一種武器。
那麽蔡興海手中的手榴彈為何能發揮那麽大的威力呢?

手榴彈
手榴彈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進攻型手榴彈,一種是防禦型手榴彈。
進攻型手榴彈內部裝有大量的炸藥,它的彈壁比較薄,扔出去就會立即爆炸,爆炸的時候會產生巨大的衝擊波,幾乎不產生金屬彈片兒,這種手榴彈殺傷範圍較小,主要用於炸坦克和裝甲以及防禦工事的時候使用,近身才能夠產生巨大的殺傷力。
防禦型手榴彈顧名思義防守的時使用的投擲武器,和進攻型手榴彈相反,防禦性手榴彈的彈壁很厚,內部裝的炸藥比較少,且外部包裹著的都是金屬殼,爆炸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金屬彈片兒。
這種手榴彈幾乎沒有衝擊波,它的殺傷範圍比較大,同時威力也非常大,使用的時候需要依靠著防禦工事和掩體,手榴彈爆炸的瞬間產生的金屬彈片,也會傷害到使用它的人,當時蔡興海使的就是防禦型手榴彈。

手榴彈在爆炸的時候威力最大的是爆炸瞬間四散飛射的彈片兒,不要小看這些彈片兒,一顆手榴彈爆破出來的彈片兒對人的傷害是巨大的,一個彈片兒飛進身體都能導致人受傷,無數彈片兒同時飛濺在閃躲不及的情況下,能讓人受到重傷甚至死亡。
況且手榴彈的殺傷直徑非常大,有些彈片兒在爆破的瞬間能飛出幾十米開外,如果是在手榴彈爆破的10米範圍之內,是有極大幾率造成人員死亡的。
在戰場上手榴彈落地爆炸產生的威力隻是呈一個半圓狀態,如果是空中爆炸產生的威力是一個圓形,它的傷害範圍會更加的廣泛,這種爆破方法還有一個名字就是“空爆彈”。

手榴彈空爆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投擲動作,使用人需要在手榴彈離手丟到空中的時候瞬間爆炸,同時威力避免傷害到自己,投擲人還要眼疾手快的躲進掩體,避開爆炸的彈片兒產生的巨額傷害。
這樣的技術是很難操控的,手榴彈需要扭一下在頭頂停留幾秒再丟出去,這樣的打法一般人都不敢輕易嚐試,一旦手榴彈扔出去的不及時,隨時都會在自己的手上爆炸,隻有丟手榴彈經驗豐富的老戰士才敢去嚐試這樣的打法。
但是專業投彈手蔡興海做到了,在對付美軍的時候,蔡興海利用手榴彈脫手瞬間產生的爆炸威力,炸傷了多次發起進攻的美軍士兵,每一次投擲手榴彈都精準的在美軍頭頂上空爆炸。

蔡興海
那一戰,美軍都被空爆彈給嚇破了膽,而蔡興海一個班的戰士沒有任何人犧牲,隻有3名戰士受了輕傷,而美軍死傷人數達到了400多人,整個過程持續了一天一夜。
蔡興海從一個籍籍無名的誌願軍戰士一戰成名,成為部隊裏有名的投彈手,他在上甘嶺戰役中立下了特等功,被授予了二級戰鬥英雄的稱號。

在上甘嶺戰役中湧現出了多名戰鬥英雄,他們大多都在慘烈的戰鬥中犧牲了,整個戰役持續了整整43天的時間,最初雙方都以搶奪陣地為目標,但是戰況的激烈和慘烈程度超出了雙方的預期。
反複的陣地爭奪,讓這場戰役最終演變成為了代表著國家榮譽的戰鬥,沒有任何一方願意停戰認輸,也沒有任何一方願意丟下陣地,雙方在持續的拉鋸戰下,不斷地向上甘嶺投放兵力和武器,使得上甘嶺的戰鬥規模逐漸擴大, 從戰鬥規模發展成為了戰役規模。
最終聯合國軍傷亡慘重,在我國占領重要高地後被迫停止戰爭退出了戰場,我國以傷亡1萬多人為代價取得了上甘嶺戰役的勝利,粉碎了敵人的金化攻勢。

這場戰役讓美國清晰地認識到了我國誌願軍的戰鬥力,上甘嶺戰役成為了美國人的噩夢,提起上甘嶺都會讓人遍體生寒,這次美國人是真的被打怕了,在戰後美國曾經拍攝過上甘嶺戰役的相關影片,稱上甘嶺為死亡兵嶺,由此可見這場戰役對美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而這次戰役讓蔡興海成為了人們口口相傳的英雄,朝鮮授予了他“一級國旗勳章”,還被國家領導人多次接見。

抗美援朝結束後,蔡興海沒有就此退隱,他一直在部隊裏奮戰在第一線,後來還參加了反擊戰,直到1981年國內完全沒有硝煙的時候,蔡興海才從部隊裏退下來,回歸到正常生活中去。
他被組織上安排到了老家鹹陽的一家木材公司擔任黨委書記的職位,在戰場上蔡興海是一名赫赫戰功的戰士,在工作上他是一個認真負責對待工作一絲不苟的人,他生平最痛恨的就是貪官汙吏,他也從來不因為自己的幹部身份去搞特殊。
在蔡興海的從業生涯中,也不乏有人想要行方便去賄賂他,但是麵對金錢的誘惑,蔡興海還是義正嚴詞的一口回絕了,身為軍人他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國家,身為幹部人民的父母官,更不能徇私枉法目無綱紀。

蔡興海
蔡興海的前半輩子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和平安定而戰鬥,後半生在工作崗位上鞠躬盡瘁為國家和人民貢獻餘熱,他的一輩子都嚴格按照黨的路線在向前進。

如今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致敬為我們奮鬥的革命先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