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製專業碩士(非全日製碩士研究生真的被“歧視”了?)
本來還想趁年輕(其實,老了)去考研究生深造,提升職場競爭力,給自己以後更多地選擇。
但看到網上對"非全"各種吐糟、質疑的聲音,內心也有點舉棋不定,比如能享受一定額度的安家補貼麽?落戶有傾斜嗎?就業少些限製麽?……
想必大家知道,前幾日澎湃新聞報道了一篇題為《人才補貼排除“非全”研究生,畢業生狀告石家莊市政府獲立案》,因不認可石家莊市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安家補貼政策將非全日製研究生排除在外的做法,南京理工大學2022屆非全日製研究生劉浩哲對石家莊市人民政府提起了行政訴訟。
這件事一時激起千層,將“非全”碩士學曆偏見推到了風口浪尖,相信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有些疑問需要解答,有些誤會需要化解。
“非全日製研究生”究竟是不是“在職研究生”?
經過2016年教育部對碩士研究生改革後,報考在職研究生有3種途徑,分別是非全日製研究生、同等學力申碩、中外合作辦學碩士
所以,非全日製研究生屬於在職研究生,兩者是包含關係。
同等學力申碩,絕大部分專業都是學碩,前期隻需大專以上學曆人員就可以參加在職研修班學習,但是後期申碩需要滿足本科畢業三年及以上,且應有學士學位。發放單證,即隻有碩士學位,但沒有研究生學曆證書(獲得研究生學曆必須參加全國統考)。
非全日製研究生大部分專業是專碩,學碩很少,報考時,滿足本科學曆(無年限限製)或大專學曆畢業2年以上,特殊的管理專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遊管理等等)需滿足本科學曆畢業3年以上或大專學曆畢業5年以上。
中外合作辦學碩士是依據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及教育部相關規章和文件,由中外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辦學的,以中國公民為招生對象的碩士教育項目。它采用的是國外教學模式,授課語言基本為英語,當然有些項目比較人性化,考慮到中國部分人群的語言能力,有些授課會配備中文翻譯。上班族人士優選,免聯考,基本不出國,在國內上課。
"非全”會被歧視嗎?
“非全日製研究生”給人的刻板印象就是:社會認可度不高,“非全”就是花錢買學曆
事實真的是花錢買學曆嗎?
全日製和非全日製研究生都屬於統招統考研究生,都是每年10月在研招網報名,12月參加全國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與全日製研究生同一分數線,同一麵試標準,並且都會有“碩士學位證”和“研究生畢業證”。
它們是學習方式的差別,而非學曆的差別。 全日製脫產在讀,非全日製不脫產。 兩者的學習內容、考核內容和畢業論文,都是同等要求。 非全日製研究生的學習時長,比之全日製要多一年,以彌補工作影響的學習時長。
教育部一再發文並強調:企事業單位招聘過程中,不得將全日製和非全日製作為限製性條件,要增加非全日製的就業機會。
建議讀“非全”的盆友,盡量報考“211”、“985”院校,也希望社會上更多的公司、事業單位等少一些限製,多一些機會,有些福利補貼,“非全”也能享受到,謝謝。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